湖北日報訊 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餘立鵬 陳鈺
  一次特別的“產業討論會”,近日在蘄春縣株林鎮石板岩村委會悄然召開。
  縣農業銀行主動上門,送來40萬元授信貸款額度。只要是村裡種藥材的農戶,都可以貸款。
  12名黨員、群眾、村乾代表合計決定:再次發動村民,讓全村藥材面積明年增一倍達到1600畝。
  銀行和村民一致熱捧藥材,讓村支書張繼星很是感慨:3年時間,從冷眼旁觀到全民種藥,村裡藥材產業的曲折發展說明,農村產業發展方向對了還不行,關鍵是路徑也要對。
  尷尬起步:說得再好,也不頂用
  石板岩村地處蘄春縣北部山區,人均一畝口糧田。村民們守著一畝三分地,誰都抱怨種田苦,可誰都難找到出路。
  2011年,看到周邊鄉鎮不少村莊都在推廣中藥材種植,張繼星也萌發了帶領村民走產業轉型道路的念頭。
  通過對安徽亳州、金寨和本縣幾個鄉鎮考察學習,“金銀花”這個藥材品種,很快便被幾名村乾相中。
  在張繼星等人眼裡,毗鄰的一個鄉鎮,金銀花面積接近萬畝,既有成熟技術,也有試驗樣板,借鑒推廣這個品種,難度應該不大。
  誰曾想,村裡召開若干次金銀花種植技術推廣會,響應的村民卻寥寥無幾。
  村民王衛彬說,農民很淳樸,也都很現實。很多人一輩子與稻穀打交道,儘管收益不高,但是風險不大。改種金銀花看上去似乎效益可觀,究竟賺不賺錢,還真說不准!
  萬般無奈之下,張繼星決定由村集體牽頭種藥,示範給群眾看。
  村委會流轉200畝旱地栽上金銀花,動員5位村民承包管理,賺了歸個人,賠了歸集體。
  年終一算賬,眾人傻了眼。刨去土地流轉金、種苗、化肥和人工成本,種金銀花不僅沒有賺到錢,反而倒貼了不少。
  2012年7月,三位承包人主動放棄承包。
  峰迴路轉:見到實惠,才會效仿
  為啥別人種金銀花能賺錢,咱村就不行咧?
  仔細分析,老張等人終於看出了道道。種藥需要精耕細作,時刻掌握市場動向,這與種田還有很大區別。
  村集體請人來務工,酬勞按天計算,一小時就能幹完的活,拖了幾天才完成。浪費人力,也增加了種植成本。
  這幾年金銀花市場低迷,每斤乾花收購價只有40元左右,每六斤鮮花才能烘乾為一斤乾花,刨去各種成本不賺錢。
  張繼星等人意識到,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狀,關鍵有兩點:品種不對路;村集體單干。
  面對村民的各種質疑,2012年8月,村裡再赴安徽金寨等地考察,結識了安徽亳州的藥商吳廣祥。
  經過對石板岩村地形、地質、地貌的考察,老吳向村民推薦了“瓜蔞”這個新品種。瓜蔞的根、果、果皮和種子皆可入藥,耐旱怕濕,很適應石板岩村的旱地土質,而且易於管理,省工省力。
  更為重要的是,瓜蔞種植是一次投入,5年可以持續受益,日常管理工序比傳統稻穀要少三分之二。
  抱著試試看心態,60歲的村民黃龍望拿出自家七分崗地試種,第一季收穫的瓜蔞就賣了500多元。去年,他又拿出九分地來種,兩塊地純收益過了2000元。
  一年收穫一季水稻,需要18道工序,而種瓜蔞只要8道工序,一畝瓜蔞年純收入能抵10畝水稻。黃龍望的“試驗田”很快產生示範效應。
  2013年,全村40多戶群眾自發參與種植瓜蔞,面積突破百畝,收成最好的農戶,每畝純收入過了4000元。
  今年,還沒等村裡大面積發動,自發參與的農戶就翻了一倍,總面積已經超過300畝。
  漸入佳境:因勢利導,產業配套
  去年,為解決種藥農戶後顧之憂,村裡與藥商吳廣祥聯合組建石板岩中藥材有限公司。
  公司與農民簽訂瓜蔞種苗免費提供、技術全程服務、瓜蔞訂單收購的一系列協議,而且明確提出,收購價格在隨行就市基礎上,每斤還單獨提高一毛錢。
  村裡購回兩台烘乾機,村中藥材公司還投入100多萬元興建起加工車間和儲存倉庫,中藥材實現就地收購、就地半成品加工。
  借瓜蔞的東風,村裡又因勢利導推廣夏枯草、蘄艾等多個藥材品種。目前,全村藥材種植總面積已達800畝。“藥材專業村”的名氣開始響起來,周邊不少村民也慕名來到石板岩村跟班學習種植瓜蔞。
  過去一直在等待觀望的農民王學中憨厚地對張繼星說,看了兩年,發現種瓜蔞還是可以,等閑下來,我也拿塊地出來試試!
  (原標題:蘄春藥材村的產業調整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n85xnji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